products
基地展示
Contact Us
联系我们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基地展示基地展示
至2020年末福建省共建設6000多公裡綠道
更新时间:2024-02-22 18:10:37 来源:基地展示 字号:T|T

  在種植2000多棵美國紅楓、雞爪槭的紅葉谷,雖然已過了楓葉紅的季節,但颜色斑斕的风光依舊美不勝收。沿著石階道,穿行於天然山體之間,不僅能够感觉到天然风光之美,還能够呼吸春天特有的新鲜氣息……在這裡,每天都招引著成千上萬的市民來休閑玩耍,感触著“道在林間走,人在畫中游”的美感。

  “有木棧道、有彩虹道、有石階道,還有適宜車輛通行的瀝青路,不管是休閑觀光還是慢走小憩,空氣裡都是滿滿的負氧離子,很適合休閑鍛煉、周末家庭玩耍,我每天都要到這裡走上一個小時,真是舒畅、愜意!”家住邻近的吳姓居民談起這個郊野公園,臉上是滿滿的幸福感。

  福山郊野公園仅仅福建省綠道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。至2020年末,全省共建設6000多公裡綠道,人們親切地稱其為“福道”。

  郊野公園、“口袋公園”、拆牆透綠、見縫插綠……福建省通過各種途徑為八閩山水增綠增花增彩﹔結合山、水、田、園、林、湖、草等山形水勢,以園林办法,將綠道與公園貫通相融,不斷进步城市綠量,提高城市綠化档次,打造了一條條八閩“福道”。

  周末的九福山公園,綠地、涼亭隨處可見,人們在閑坐谈天,享用假期時光。他們有的呼朋引伴,有的攜兒帶女。在遠處,一群孩子在奔驰嬉戲,開心爽快的笑聲在空中回蕩……

  九福山公園位於永春縣城郊,山體不高。由於接近縣城南環路,交通便当,過去有人到這裡偷倒修建废物,環境臟亂差。2016年,隨著永春綠道建設的推進,九福山公園得到同步整治改造,被打造為公園,成為當地市民休閑的好去處。

  2014年,福建省吹響了綠道建設的號角,興建6條省級綠道,主線連接全省九大設區市,串聯多處風景名勝區、天然保護區、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、郊野公園、濱水公園和歷史文明遺跡等,並將慢行系統分為都市型、郊野型、生態型三類。

  與此同時,市(縣)級綠道與社區級綠道建設也掀起高潮,全省各地量体裁衣,並與省級綠道相連,讓市民休閑有了更多選擇。

  在福州,當地在管理水系的同時,規劃建設綠道總裡程達400多公裡,以沿岸步道和綠帶為“串”,以塊狀綠地為“珠”,在內河兩岸打造串珠式公園綠地,實現與天然人文的和諧交融。特別是全長19公裡,東北連接左海環湖棧道,西南連閩江,橫貫象山、后縣山、梅峰山、金牛山等山脊,貫穿福州五大公園的福州市首條城市山水生態休閑健身走廊,讓綠道成為福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“福道”也因而得名,並獲得2017年國際修建大獎、2018年“新加坡總統設計獎”﹔

  在泉州,結合城市“生態修復、城市修補”作业,開展“全城植綠行動”,特別是在老城區,圍繞名勝古跡、城市標志路段串點連線,全面補植常綠和開花喬木,辟設“口袋公園”和小微綠地,拓宽市民的綠色休閑空間﹔

  在廈門,海岸線的天然風光與三角梅等各類花草組成了一幅優美的城市畫卷﹔在龍岩,結合綠道建設,同步推進古城文明、客家文明展现館建設……

  起於白青鄉青峰村、終於蘇澳鎮石牌洋的平潭北部沿線全長33公裡,触及23個建制村,遍及海岸、灣澳、漁村、海蝕地貌等景觀,當地政府將其建設為生態廊道。“北部生態廊道建成投用后,不僅解決了沿線村落的交通問題,還進一步優化提高了沿線的村居環境。”平潭綜合實驗區蘇平片區管理局副局長歐陽志為說,下一步將推動廊道周邊村落發展民宿、文旅等產業,繼續提高旅行軟硬環境,助力鄉村振興。

  “我們除了在城市內部发掘潛力外,各地還通過郊野公園建設,不斷拓宽綠道外延,提高綠道效益,以‘綠道+’打造多彩‘福道’。”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說。

  黄昏時分,沿著蓮花山棧道步行,不僅能够感触著大天然的清幽鳥鳴,更能感触“以人為本”的城市“溫度”——在這裡,人的需求是全部設計和建設的中心。蓮花山棧道位於龍岩市蓮花山公園內,總投資8000萬元,全長3782米。棧道沿422米等高線而建,環山閉合,每160米設逗留渠道,每600米設觀景渠道,配套建設公共衛生間、休閑座椅等,全線設有13個出进口。該項目獲得2013年中國人居環境典范獎。

  近年來,全省各地在綠道建設中,充沛考慮人的需求。在選材上,大力推廣海綿城市建設。同時,依照便当舒適的要求,建設整潔干淨的公共衛生間、休閑座椅、涼亭等。並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,配套建設濱江親水步道、運動慢跑道、休閑騎行道、文明長廊,在街頭綠地、社區公園等開放空間,配建兒童、全民健身設施,便当健身。

  綬溪公園是莆田市新建的一個綜合性水上公園,沿溪而種的成片荔枝林不僅是避免城市盲目擴張的生態“紅線”,更串起了城與鄉的交通,為進城下鄉供给了交通便当。

  “中國茶都”安溪,新增的城市慢道中建設了大龍湖詩詞長廊、灣美景觀長廊、茶文明長廊……為綠道添加文明氣息,引領廣大市民和游客提高日子品質,體驗綠色、健康、休閑、精美、人文的“慢日子”。

  “建設綠道的最大的意图便是供给人們日常出行、休閑健身以及旅行觀光的活動空間,是一種城市福利,也是城市的展现窗口。隻有牢記‘以公民為中心’的發展思维,才干讓綠道不僅美观,更好用,谋福廣大老大众。”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。

  路途兩旁,放眼望去盡是郊野風光,整齊的地步裡果蔬旺盛、瓜果飄香,遠處翠绿的“海絲湖”同整個公園的田園風格有機結合,給人以滿屏的小新鲜之感。

  假如不是公園进口處的一塊巨石寫著“石獅濕地公園”,誰都不會想到這裡是一個公園。

  “公園在最大极限保存田園畫卷的前提下,主要是通過景觀綠化、打造慢行系統、濕地修復、水系整理等刻画手法進行生態提高,打造成一個集濕地科普、文明傳承、田園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郊野公園。”石獅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說。

  漳州市圍繞“四面八方”,提出依托景區資源及主城區水網、綠廊,投資逾30億元,建成省、市、縣級綠道總長約440公裡,與現有的公共自行車、公交系統一起構筑出赋有特征的全域慢行體系與休閑空間,构成“環狀+軸帶”的城市“綠島鏈”。

  在泉州,以生態連綿帶建設為載體,連接起山、水、田、園、林、湖、草,最大极限地保存了原有的山形水勢,讓綠道更“生態”、更“原始”。

  在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,生態綠道建設因地制宜,不推山、不佔用農地、不改變河流方向,充沛的使用當地天然資源和一溪兩岸、住所依山而建的地域特征,坚持原有風貌,生態修復優先保存、選用鄉土樹種,尊重群眾意願,盡量結合生產日子通道建設綠道,與發展旅行結合,添加群眾收入。

  本年,福建省將繼續以城鎮周邊森林、水系、苗圃、農田為載體,新建、改造提高郊野公園和公園綠地900公頃、福道1000公裡。每個縣(市、區)也將繼續加大力度推進“串珠公園”“口袋公園”和立體綠化建設。同時,還將大力发掘海灣、島礁、濱江濱水區域、紅樹林、沙灘、濕地、地質地貌、古樹名木、山體植被等具有獨特風貌的資源,推進魅力空間建設,讓綠道全面貫穿於城市與鄉村之間,連接起大众日子的愜意時光。(記者 吳宏雄 通訊員 施由森 蘇建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