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新闻中心
Contact Us
联系我们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半岛综合官网登录半岛综合官网登录
【48812】“通海”地名知多少
更新时间:2024-04-19 03:20:24 来源:半岛综合官网登录 字号:T|T

  “通海”区域,一般指南通和海门区域,有时也包括启东区域。但历史上也曾有特定的区域冠以“通海”之名。本文收集了一些“通海”地名及其来历,以供参阅。

  “通海”区域,一般指南通和海门区域,有时也包括启东区域。但历史上也曾有特定的区域冠以“通海”之名,在这些“通海”地名中,现在有的在南通市区和通州区,有的在海门区,但也有的在启东市。这种状况的呈现,与南通、海门从前的统辖规模有关。为全方面了解和研讨南通、海门和启东的地名史,笔者收集了一些“通海”地名及其来历,以供参阅。

  通海垦牧公司是张謇于光绪二十七年(1901)五月兴办的集垦务、牧务、农书院等于一体的一个公司,公司坐落其时丁荡(今属启东吕四港镇)南、川流港(今属启东近海镇)北之间的黄海边上,总面积为12.33万亩,即今启东海复镇区域及吕四港镇、近海镇的部分区域。从现在看,这个区域和今日的南通、海门市域没有一点联系,但历史上“通海垦牧公司”曾在通海交界处。

  启东建县于1928年,也便是说通海垦牧公司树立时,还没有启东县,这一个区域其时是通州(后称南通)和海门统辖的当地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海门设厅时,与通州(后称南通)的划界是东西向的,其鸿沟的首要标志是通海界河(又称海界河、通海河),海界河东端以黄海入海口的蒿枝港(今启东海复镇境内)为起点,北属通州,南属海门。而蒿枝港处在丁荡和川流港之间,所以垦牧公司正好地跨其时的通、海两地。

  通海工委和行署树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0月—1945年1月。1938年日寇占据江北,南通、海门相继沦亡。为了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犯,1941年9月,苏中四地委决议整合通、海区域的当地抗日配备组成江海前进支队,并在敌人控制的中心区域拓荒怜惜区(统一战线月,苏中四地委决议树立通海区域作业委员会(简称通海工委)和通海行政公署(简称通海行署)。通海工委和行署辖地:东起青龙河,西至狼山,南临长江,北迄老通吕运河(该区域现为南通市区和通州区南部,海门区西部区域)。1945年日本鬼子败局已定,通海局势好转,当年1月,苏中四地委决议吊销通海工委和行署,通海工委和行署在完成了它三年多的任务撤退出了历史舞台。通海工委和行署的辖地从今日看包括:南通市的开发区;通州的张芝山镇、川姜镇等区域;海门区的经济开发区、海门大街、三星镇以及三厂镇、常乐镇等部分区域。通海工委和行署当年地跨通海两地,现在该地分属南通市区、通州区和海门区。

  这儿需求阐明的是:通海工委和行署是江苏省委因抗日战争需求而树立的暂时辖地,时方面仍是南通县和海门县,没有相似设置。

  1949年10月,南通县政府设通海乡(小乡),为全县159个乡之一,乡政府所在地为张芝山镇。1957年在小乡并大乡中,通海乡兼并周围三个小乡后,树立大乡——通海乡,为全县47个大乡之一,乡政府所在地仍为张芝山镇。1959年改称通海公民公社,1983年复称通海乡。1984年5月实施镇管村体系,吊销通海乡,建张芝山镇。自此存在了35年的通海乡(公社)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。通海乡(大乡)东靠川港乡、南临南星乡、西北为小海乡、西南是竹行乡,北有姜灶乡。从今日看该地和海门没有鸿沟接壤,那么为什么冠以“通海”之名?

  这与清代海门设厅时与通州的划界有关。据《海门县志》记载,海门设厅时,在通州割让的19沙中,其间就有川港西沙和小浅沙,这两个沙的方位正是在今南通市竹行镇和通州区张芝山镇境内。川港西沙的方位,并不是今日的通州区川港镇一带,海门设厅时的川港镇一带仍是一个大海湾(川港湾),川港西沙在川港湾的西南部(小浅沙是从川港西沙上向东涨出来的沙洲)。乾隆四十年(1775)徐文灿筑徐公堤时,西接堤就在小浅沙上的凉棚镇(又称草棚镇,时属海门),凉棚镇西北1里许是张芝山镇(时属通州,今凉棚镇已成为张芝山镇镇区的一部分)。1949年通、海划界时,该地划归南通县,因考虑原属通、海两地,故取名“通海乡”。

  1957年10月在区乡兼并中,南通县政府决议吊销川港区、紫琅区,树立通海区,时通海区成为南通县8个区之一。1958年吊销区级建置后,通海区改名通海片,1961年9月又康复通海区建置,1987年2月南通全县再次吊销区级建置,通海区也随之吊销。自此存在了30年的通海区(片),完成了历史任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。通海区下辖通海、川港、前锋、姜灶、小海、南星、竹行(已划属南通市开发区)七个乡。这七个乡中,南部的两个乡——南星乡和竹行乡大都是当年的海门地。清《光绪海门厅图志·地置志》在讲到海门的所属镇时曾有这样的表述:“南安沙者曰大成镇(今名南星镇,曾为通海区南星乡乡治属,现属通州区张芝山镇南星村)、大安镇(今南通市开发区竹行镇大安村)”,阐明大成镇、大安镇在当年的南安沙(海门设厅时通州割让的19沙之一)上。

  别的在其时通海区的规模内还有南通县的良种场、种畜场、长洪港渔场以及省属南通农场、东方红农场等。

  通海镇是坐落通州区张芝山镇(原南通县南兴乡)通海村与海门开发区(原三和乡)兄弟村交界处的一条集镇。通海镇是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跟着通海界河的开挖而构成的集镇。民国曾经的通海镇,不只其东边是海门地,南边也是海门的北安沙(解放后划给南通县南兴乡)。因而通海镇处在一个转角处,通海界河穿镇而过,河上有一条东西向的桥——通海桥,桥西为通州,桥东为海门,桥东桥西都有店面。清末和民国时期因为通海河是其时通海两地重要交通航道,交游船舶和客商许多,所以通海镇非常热烈,镇上不只有冠以“通海”之名的通海河、通海桥,还有冠以各种店号的“通海”商铺,如通海杂货店、通海酒坊、通海理发店等等,这儿聚集了许多“通海”之名。今日的通海镇尽管萧瑟了,但仍是通海两地公民货品沟通的一个场所。

  通海沙是民国时通州和海门江外所涨出的多个沙洲的总称,也便是老洪港(其时通、海两地的分界处)两边民国今后涨出来的沙,最重要的包括今南通开发区沿江部分区域,以及南通农场和江心沙农场(均属省农垦局)等区域。这一带在民国时期大多仍是江中沙洲或暗沙,是在解放今后围垦的。如南通农场始围于1957年,江心沙农场始围于1960年,之后跟着沉沙面积的扩展不断向前围垦,才构成今日的现状。民国时老洪港仍是海门县的一个出江港口,现在的出江港口——新开港,离老洪港有15多公里,当年的出江港口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内陆村。

  这是从南通开发区、南通农场、江心沙农场等沿江外围又涨出来的新沙,是进入21世纪今后进行围垦的。南通和海门都进行了围垦,各自都围得了1万亩左右的土地面积。南通围得的面积,首要是开发苏锡通工业园。海门方面围得的面积,招引了数十家国企和大规模的公司落户海门,如招商局重工(江苏)有限公司、海宝工业园区和中国能源电力配备工业园区等等。